戏剧艺术学院2010年“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方案
5月25日是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最早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学生发起,从2000年起,每年的5月25日定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5·25”即“我爱我”之意,它提倡大学生透视自我心理、了解自己、把握自己,促进心理健康。为了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活动月工作,我院2010年“5·25”心理健康活动月活动方案如下:
【活动时间】5月5日——30日
【活动主题】和谐、向上
【活动目的】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心理保健意识,引导学生形成人际关系和谐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活动形式】
1.团体心理训练
该活动以心理学中团体心理辅导原理为理论指导,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将抽象的知识演变成生动活泼的操作,使学生在实际活动情境中来体验、领悟训练项目中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主题:协作信赖,让我们同行。
对象:我院学生干部。
训练意义:增强增强学生干部的团体凝聚力,促进彼此有效的沟通、协调与合作。从而为带动我院学生形成和谐向上的群体氛围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心理影片选播
形式多样是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手段。看电影是大学生比较喜爱的休闲娱乐形式之一,为学生选播教育意义深刻的影视作品,不但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更能够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本次心理健康活动月准备为学生播放的影片是《当幸福来敲门》。《当幸福来敲门》改编自美国著名黑人投资专家克里斯·加德纳的同名自传,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式励志故事。成功诠释出一位濒临破产、老婆离家的落魄业务员,如何刻苦耐劳、奋发向上成为股市交易员,最后成为知名的金融投资家的励志故事。该影片内容真实感人,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激励学生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其中的经典对白更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深刻的启发。
3.心理短剧小品编排
心理短剧小品编排旨在使同学们亲身参与到心理健康宣传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用身边的真人真事为素材,编排出反应学生实际心理状况、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短剧小品,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受到教育、感染他人。内容可以涉及学习心理、人际交往、环境适应、就业心理等,学院将评选出高质量的短剧小品参加我校举办的“心理短剧小品大赛”。
4.每日一条心理常识
充分利用我院宣传媒体覆盖面广、直观、便利的特点,在心理健康活动月期间利用大屏幕、板报等每日向全院学生介绍一条心理健康常识。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日的由来、心理健康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心理保健的意义、简单的心理调试方法等基本知识,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保健意识,提高我院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戏剧艺术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
2010年4月
附:1.团体心理训练《协作信赖,让我们同行》活动方案
2.每日一条心理健康知识
附件1:
团体心理训练之“协作信赖,让我们同行”
具体活动方案
一、主题探讨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个人的力量很难突破时空、环境的障碍。因此,个人只有加入群体,发挥团队的力量,才能更有机会克服遇到的困难。出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人际交往的需要也极为强烈,他们渴望团体、渴望接纳、渴望表达、渴望理解与被理解。在当今这样一个合作的时代,“让我们同行”不仅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最为迫切的心声。
二、心理辅导与训练
1.热身游戏:大风吹
目的:使成员放松,减轻由于环境的陌生带来的焦虑,活跃团体气氛,体验团体的温暖,为接下来的团体活动营造轻松、活跃的团体气氛。
操作程序:所有团体同学围成一大圈坐好,圈中央有一名同学站立,该同学说:“大风吹,大风吹。”其他同学问:“大风吹到哪里去?”该同学说:“大风吹到×××的同学那里去。”(比如“所有戴眼镜的同学那里去”或者“所有女同学那里去”等有共同特征的同学。)此时符合特征的同学立刻起立离开座位,和中央站立的同学共同争夺空下来座位,结果一定会有一位同学没有得到座位,则该同学应大家的要求表演一个小节目,然后进行下一轮的“大风吹”。热身阶段大约20分钟。
2.分组
根据参加人数,分组,每组10人左右,学生自由结组。(辅导员尽量不要使彼此非常熟悉的同学结为一组,这样更有利于辅导目标的达成。)每位同学给自己取一个喜欢的名字,共同给自己所在组取一个名字,并选一位组长来组织接下来各个环节的活动。小组员由组长向其它两组同学介绍本组的组名及基本情况。过程大约10分钟。(小组在在形式上、在学生的观念上初步形成。)
3. 步步高
活动目的:加强团队成员间的互相信任与合作意识,培养协作达成目标的能力。
操作程序:
[1] 每组发A4复印纸5张,大头钉、透明胶若干。
[2] 各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将纸以任意方法搭建成塔。最后看哪组同学的塔又高又坚固。
讨论:接到任务后,开始你是怎样想的?随着游戏的进行,组内各成员的状态如何?你们成功了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谈谈你的感想。
总结:有时候我们认为不太可能的事情,常常会在集体的指挥和合作中成为可能。这个活动让我们感受到在团队中建立有效的决策和沟通,克服困难的过程。
4.同舟共济
活动目的:体会自己的团队在接到任务后,如何进行沟通、协调与合作,以最快的方法来完成。
操作程序:
[1] 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各伸出一个食指共同架拖着一根木棍。
[2] 随着下蹲的指令,大家身体开始下移,但手指始终不能脱离木棍、木棍也不能掉在地上,否则判为失败。
[3] 其他小组派出观察员并记时。
[4] 第一轮结束后,小组总结讨论改进活动方案,然后再重新做一次。
讨论:在配合过程中都出现了什么现象?你认为问题出在哪里?后来活动的速度、配合方面有没有改进和提高?该游戏中你的感受是什么?
总结:这个游戏看似简单,做起来去要彼此间默契的合作,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能完成的,如果团队中有人与集体的步调不一致,就会扯大家的后腿。当然,协调一致的默契配合需要有效的沟通、统一的指挥和团队精神。
5.看双歧图
操作程序:
每组发2-3张双歧图,组内同学互相讨论、分享看到的图像。
讨论:在看双歧图的过程中,你看到的和别人看到了是否一样?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你有什么体会?和大家分享你的感受。
总结:所谓双歧图,是一种能通过不同角度和不同眼光而看到不同形象的图案,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奇妙效果。每个人看到的不同,互相协作就能发现更多的东西。在工作中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观念就不同,能够从他人的角度、全面的看问题是团体成员有效沟通、达成共识的重要前提。
6.齐心协力
活动目的:体现团体间的相互配合与协调,感受彼此间的互助精神。
操作程序:
[1] 两人一组坐在地上,背靠背、手臂扣手臂,然后听口令一起站起来。
[2] 完成动作后再增加人数,直到人数多得无法站起来为止。最后站起来人数最多的组取胜。
[3] 其他小组派出观察员并记录。
讨论:活动结果如何?你认为活动成功的因素有哪些?在团队合作中怎样最有效率?谈谈你的感想。
总结: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相互支持、配合是十分重要的。在团队合作中,虽然每个人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由于用力方向和工作重点的不同,很可能会导致团体效率的低下,反而没有达到团队合作的目的,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就需要大家不断的磨合,从而能够顺利地完成目标。
5.信任考验
活动目的:增加彼此的信任感,在活动中体会在团体中相信他人的重要性。
操作程序:
[1] 所有参加团体训练的成员为成一个圈,集体向右转,前后两人距离约10厘米。
[2] 随着辅导员数1、2、3,成员缓缓下蹲,当数到3时,所有成员均同时坐在后一名成员的腿上。
讨论:你参加完活动后有什么感想?你认为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过程中,你有什么启示?
总结:该活动中,需要成员有一定的勇气和很强的互相协调的能力。为了达成团体目标,不仅仅需要团体中个人的素质优秀,更重要的是团体协作,这就需要团队成员有高度的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相互沟通能力、较强的理解力和包容力。每个人都要取得他人的信任,同时也要信任其他成员,如果有一个环节出现异常,整个活动将失败。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也是如此,戒备心理及对他人本能的不信任导致我们失去了很多成功合作的机会,使我们的工作和沟通受到了阻碍。相互的沟通、信任是团体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这个活动可以让我们充分体验到这一点。
三、思考、澄清与分享:本次活动中你最深刻地感受是什么?对你的生活和工作有什么启示?对学生会工作有哪些新的认识?
附件2:
心理健康知识
1. 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的由来
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起源于2000年,由北师大团委发起,北京团市委、北京市学联确定5月25日为“北京大学生心理健康日”。2003年,教育部、团中央正式确立每年5月25日为“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5·25谐音“我爱我”,意为大学生关爱他人先从关爱自我开始,使每一个个体顺利健康地成长。它提倡大学生透视自我心理、了解自己、把握自己,促进心理健康。
2. 关于心理健康: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和麦特曼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心理健康者的十条标准:
1)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估量自己的能力;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的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的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的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3.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因而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
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4)接受生活,乐于工作。能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在工作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中获得满足和激励;同时也能把工作中所积累的各种有用的信息、知识和技能贮存起来,以解决可能遇到的新问题,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使自己的行为更有效率,工作更有成效。
5)能协调和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总是占优势的,虽然也会有悲、忧、愁、怒等消极情绪体验,但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自尊大,也不退缩畏惧,争取在社会的允许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对于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满意,心情总是开朗的、乐观。
6)人格完整和谐。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结构包括个性、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动机、兴趣、人生观等各方面能平衡发展。人格作为人的整体的精神面貌能够完整、协调、和谐地表现出来;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适中和合理的,待人接物常常采取恰当灵活的态度,对外界刺激不会有偏颇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能够与社会的步调合拍,也能和集体融为一体。
7)智力正常,智商在80以上。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智力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和操作能力的综合。一般常用智力测验来诊断智力发展的水平,智商低于70者为智力落后。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在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阶段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与同年龄多数人相符合的行为特征。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4. 心理压力最大的15事件
西方医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事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心事,其中令人感到心理压力最大的有15件事,根据其影响力的强弱依次为:
1)配偶的死亡。
2)离婚。
3)家庭成员的死亡, 尤其是亲生儿女的夭折。
4)严重受伤,特别是严重的意外事故导致身体不可弥补的创伤,如造成破相、残废等等。
5)结婚,尤其是新婚前后。
6)失业和退休。
7)怀孕和生孩子。
8)职业的改变、变换工作单位。
9)被迫抵押或丧失赎取权。
10)孩子离家或分开居住。
11)参与重大的比赛和竞赛。
12)开始上学或临近毕业。
13)与上司发生不和。
14)搬迁新居。
15)度假。
5. 心理障碍简介:
心理障碍是指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异常现象,是心理活动中的轻度创伤。例如:遇到挫折后或愤怒攻击,或消沉自悲;遇到两难其全难以抉择时的心理冲突;考试前的过份紧张焦虑等等。心理障碍时多伴有情绪的焦虑或抑郁,紧张或恐惧以及生理功能的改变。心理障碍往往只是暂时的,在一定情景下偶然发生的,是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异常状态。每一个正常人在特定情景下都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但其社会功能完好无损,往往不需经过治疗,只要不良生活事件消除,适当应用心理防御措施就会自然消失。但是严重而持久的心理障碍不仅会对人格发展产生影响,也会诱发一些精神疾病。
6. 精神疾病简介:
精神疾病是由生物,遗传,心理,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引起的心理或行为障碍。它主要包括神经症和精神病以及人格障碍,精神发育障碍,器质性,中毒性精神病等。神经症又包括强迫症,恐怖症,焦虑症,神经衰弱,癔症,疑病症等。神经症可由长期的心理冲突,过度的心理防御转化而来,也多伴有焦虑,抑郁等不愉快体验和身体不适,但与现实仍有较好接触。神经症只是一组较轻的精神疾病,但患者自己感到很严重,过份耽心,十分痛苦,故迫切要求治疗。其治疗应以心理治疗为主,可配合药物治疗,预后是良好的。
7.抑郁症症状及表现:
抑郁症是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患者有治疗要求,无明显的运动性抑制、幻觉、妄想以及思维和行为紊乱等精神病特征,生活能力未受到严重影响。
临床多表现为持久的情绪低落、忧郁、苦闷、沮丧、凄凉和悲哀;感到生活处处不如意,对生活和活动的兴趣显著减退,不与外界的人和事进行沟通,似乎与世隔绝;不愉快、悲观、丧失希望,厌世而不能自拔;说话声调平淡,时时发出叹息,甚至流泪哭泣,自感人生黯淡,对生活甚至生命都失去信心,轻生之感可使少数人付诸行动;自卑、自责、自我贬低、自我评价下降,后悔、内疚。上述表现可概括为没有乐趣、没有希望、没有办法、没有精力、没有意义,真可谓“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8.适应性障碍:
研究证明,适量的刺激对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是有益的,但过多、过强、过长的心理压力或刺激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如导致心因性精神障碍、心身疾病、神经症以及诱发或加剧内因性精神病或躯体疾病等。适应性障碍是指遭受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刺激,由于具有易感个性,加之适应能力差,导致适应性障碍。其主要表现为,以出现情绪障碍为主,伴有适应不良的行为或生理功能障碍,而影响病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习、工作、生活及人际交往等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9. 自信心训练
自信心训练是通过增强个人对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信心,来摆脱不良的情绪困扰。仅仅靠心理医生的指导和训练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自信心训练要贯穿于生活的每时每刻,即在做每一件事之前从从容容。首先要看到自己的优势与长处,这是树立自信心的第一步;其次,在做每一件事时,要全身心地投入,尽自己的努力去做,不要有不必要的担心;第三,面对暂时的挫折,不要后退,要想方设法去克服。几次成功的经验会使你的自信心增强,进而摆脱因缺乏自信心而带来的困扰。
10. 强迫症简介
强迫症是指病人主观体验到源于自我的某些观念和意向的出现是不必要的,或其重复出现是不恰当的,但又难以通过自己的意志努力加以抵制,从而引起强烈的紧张不安和严重的内心冲突并伴有的某些重复动作和行为。临床表现主要是在思维、情绪、意向和行为等方面表现出强迫症状。强迫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主要表现有:①强迫动作,即重复出现一些动作,自知不必要而又不能摆脱。常见为反复洗手、反复检查等。②强迫思维,常见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想像、强迫回忆等。
通常病人深感焦虑,主观上力图和强迫思维、动作对抗,结果反而越演越烈。部分病人性格有易焦虑、自信不足而又要求完美的特点,从而容易对日常生活事件发生强迫性质的心理反应。
11. 电脑燥狂症
英国近期的一项调查发现,英国上班族正饱受“电脑躁狂症”的折磨,不少白领阶层的病情十分严重。专家认为,这是现代人过分依赖高科技产品而有的副作用。
电脑躁狂症的病因一般来自电脑发生故障后产生的焦躁和不安。病发时,患者会向电脑发泄怒火,甚至会不问原由地将不满情绪发泄在同事或客人身上,并由此铸成大错。英国一家调查公司近日对 1250 名上班族进行了调查表明,电脑躁狂症已经在英国蔓延。 80 %的人表示,曾经见过同事对电脑大发脾气进而“拳打脚踢”,甚至摔打鼠标或键盘。年轻的上班族普遍有对电脑“诉诸武力”的倾向, 25 岁以下的电脑族中,约有 15 %的人表示,曾经因电脑坏掉而产生向同事发泄或者破坏公司设备的冲动。
其实,电脑躁狂症只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神经官能症包括焦虑、紧张、情绪烦躁、郁闷、头痛、失眠、心悸等。城市人患上神经官能症的比例很高,我们应该抛弃对这种疾病的偏见,主动去看医生。平时则要放松心情,随时将资料存盘备份,不要过分依赖电脑。
12. 厌学症简介
厌学症与一般的厌学情绪不同,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毫无兴趣,视学习为负担,把学习作为一件痛苦的事情,不能从事正常的学习活动,经常逃学或旷课,严重的会导致辍学。造成厌学症的原因很多。从外因看,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失误,如家长期望过高,不当的教育方法,教师态度生硬,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从内因看,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无兴趣,自制力较差,懒惰,放纵等。矫治方法,一方面要靠外部教育环境的改善,另一方面自身的调节和改变也很重要。
1)充分认识学习的意义;
2)面对学习上的失败要进行正确的归因;
3)全面评价自我,恢复自尊与自信;
4)扬长避短,重新设计,塑造自我。
13. 精神分裂症简介
精神分裂症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自然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的趋势,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在疾病早期,主要表现为个性改变,类神经官能症表现,行为异常,敏感多疑,对躯体过分关注等,可有各种形式的幻听,思维紊乱,情感倒错,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认知功能障碍;记忆、注意力下降,学习、工作效率明显减低,能力减弱。
14.关于记忆
有实验表明,无论是记忆数字,还是记忆有意义或无意义材料,在未成年以前都是逐年增加的,二十多岁正是记忆的全盛时期。另有实验证明,四十五岁以前人的记忆力还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四十六岁以后才有明显的减退,五十六岁时的记忆虽然衰退较多,但仍比十一岁儿童好。所以说青年时期应该是记忆力最好的时期。但有些青年人会觉得记忆力今不如昔,这主要是因为成人要记忆的东西增多了,如社交活动、工作环境、家务等。学习的时间也减少了,不如童年那样单纯、有更多的时间复习,更主要的是其他事情的干扰比童年时多,这样一来就给人造成一种错误的认识。
实际上,记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年龄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记忆力的好坏程度,与我们的主观态度、认识、采取的记忆方法、是否及时复习、外界的干扰程度等都是密切相关的。所以说,青年朋友不要单单认为自己的记忆力不如以前,应从各个方面找找原因,采取一些识记技巧、增强记忆力。
15.大学生求职中的10种不健康心理(转载自《心里互动会》)
羞怯心理。在求职现场丢了自荐书就跑,面对招聘者结结巴巴、面红耳赤,这样的人自然难受用人单位赏识。
仕途心理。“学而优则仕”,觉得当官才是正途,削尖脑袋往“衙门”钻,哪知这些地方是实力和关系的大比拼,远非常人所能进入,其结果大多是碰得头破血流。
攀比心理。一些学生讲“级别”,觉得在校园期间我成绩比你好,荣誉比你多,“官职”比你大,理所当然工作也应比你好。却不知用人单位并非以此作为评判人才的惟一标准,这些热衷于攀比的“高材生”最终只能在“高处不胜寒”的日子中体会孤苦和冷清。
依靠心理。一些大学生缺乏独立意识,出外见工总爱拉父母、同学相伴,或一帮学友共同应聘同一单位,希翼日后相互照应,这种无主见和魄力的毕业生只会被用人单位抛弃。
依附心理。自己不急着找工,整天想着攀哪个亲戚朋友的关系,拿点钱买个职位,这样买来的职位恐怕难做长久。
乡土心理。这些大学生不愿出远门,只愿在眼前的“一亩三分地”里就业,另一些人则早早登上爱情方舟,毕业后为与另一半留守同一战壕而死守一方,这样的人鼠目寸光,难有作为。
保守心理。缺乏竞争意识,不敢迎接挑战,或抱着谦虚“美德”不放,不敢亮出自己长处及特色,虎气、义气皆无,这样的人自然不受用人单位青睐。
低就心理。与保守心理相反,这些人总觉得竞争激烈,自己技不如人,遂甘拜下风,不敢对自己“明码标价”,找个买家草草卖出。对于一些单位开出的不平等协议也闭着眼睛签订,给日后工作带来严重隐患。
厌世心理。这些学生思想激进,新潮前卫,处处摆“酷”,不愿出去找工作,嫌这儿工资低那儿待遇不好,一说找工作就是自己要当老板,钱没找着不说还倒欠了一屁股的债。
造假心理。假学历、假证书、假荣誉等并非敲开就业大门的救命稻草,假的终究长不了,反而只会误了自己名声,毁了自己前程。
16. 饮食营养与心理健康:
心理学家及营养学家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现,人的心理和情绪状态颇受食物因素的影响。
有位美国科学家发现,含糖量高的食物对忧郁、紧张和易怒行为有缓解作用;
当心理压力过重、情绪欠佳之时,体内所消耗的维生素 C 会比平时多八倍。此时不妨多食些高含维生素 C 的新鲜水果和蔬菜,或者服用适当的维生素 C 片,这样会有助于消除精神障碍,使心情得以好转; 富含维生素 B 类的食物,如粗面粉制品、谷物颗粒、动物肝脏及水果等,对纠治心情不佳、沮丧、抑郁症亦有明显的效果,特别是 B 族维生素类有一种烟酸更能减轻焦虑、疲倦、失眠及头痛症状;当无名火攻上心头,无缘无故地想发脾气的时候,如能尽快吃些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乳酪、鱼干及虾皮之类,或者直接服用肠道容易吸收的钙片,过不了多久,你便会感到自己的脾气渐渐变得好了起来。
因此,一个人要想控制不良情绪,保持健康的精神心理状态,除了要加强学习,注意修养,维持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外,还要善于选择能够改善低落情绪的膳食,让有益身心的食物帮助您转换情绪,消除心理障碍。
17. 减轻紧张的呼吸技巧
当你紧张、焦虑时,一定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做几个缓慢、有规律的深呼吸,会让自己觉得轻松许多。
步骤:
① 端正坐好或站直,把所有的烦恼和琐事丢在一边。
② 开始缓缓地、深深地吸气。
③ 吸住气默数到三。
④ 慢慢地把气呼出。
⑤ 暂停呼吸,默数到三。
⑥ 重复上述步骤三次。
注意:把手放在胃上,呼吸时跟着一起起伏,你会觉得吸气很轻松不费力气。呼气也应该是平缓轻松的,放松胸腔,自然而然把胃里的空气推出去。慢慢呼吸几分钟,让自己熟悉这种感觉。
18. 学生如何面对心理问题
首先,不能随便压抑自己的情绪,一定要给自己的坏情绪找到正当的合适释放的渠道。这其中比较恰当的有:找父母倾诉,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等等。其实很多严重的心理问题的产生就是由于一些大学生不愿意将心中的苦闷发泄出来所导致的,当苦闷遇到孤僻的时候,也就是严重心理问题滋生的时候。
其次,活得有自我,有信心,不随便胡乱比较。这是保持一种健康心态的生活方式。只有相信自己,才能笑对人生。许多同学其实就是在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强迫自己去向一个不可能的高度看齐,向某一个偶像看齐。同时在这种异化的找寻中迷失了真正的自我。这是不可取的。
第三,拒绝孤僻。友谊永远是生活中不能缺少的阳光。和朋友们分享自己的快乐,分担自己的痛苦,这样才会真正体会到生活的滋味。很多人不愿意甚至害怕与人交往,这是一定要改正的缺点。我们生活在一个人与人之间互相联系的世界,如果强行将自己缚在一个茧子内,那一定会滋生许多阴霾的。要相信,沐浴在生活温暖阳光下的人们才是不会抛弃生活的。
19. 青年结交朋友的好处
心理学家赫洛克指出,青年结交朋友的好处有八点好处:
(1) 带来安全感;
(2) 度过快乐时光;
(3) 获得与人和睦相处的生活经验;
(4) 使其为人宽厚并发展理解能力;
(5) 提供获得有关社会和技术知识的机会;
(6) 得到批评别人的机会;
(7) 提供求爱的经验;
(8) 促进诚实心胸的发展。